9月4日,河南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院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一举斩获23项省级大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创下历史最佳成绩,成功助力学院捧回“挑战杯”团体荣誉——“优胜杯”。这一成绩相较于去年仅报送1项获省级银奖的“单点突破”,实现了参赛规模、奖项层级与覆盖领域的“三重跨越”,充分彰显了我院“以赛促学、以创促能”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
本次佳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党委的顶层设计与统筹部署。自今年2月底启动备赛工作以来,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党委领导、团委牵头、部门协同、导师负责”的四级联动机制,并形成“选题论证—材料打磨—模拟答辩”的全流程培育体系,全力支持与保障项目孵化与培训需求。
在四个月的集中备赛期内,我院构建起“三阶递进”的备赛模式。初期聚焦选题孵化,组织“创新研讨会”6场,引导师生结合司法警校特色,从法律实务、智慧戒毒、智慧警务、低空经济等行业热点领域挖掘研究课题,最终确定24个重点培育项目。中期强化精细打磨,开展“一对一导师集训辅导”120余轮,邀请省司法厅戒毒管理局、监狱管理局、公安厅、法院系统专家与技术骨干参与项目评审,重点提升作品的实践价值与创新维度。冲刺阶段,组织为期一周的“全真模拟答辩”98场,严格按照省赛标准设置5分钟陈述、3分钟问答环节,邀请往届国赛金奖获奖团队指导分享实战经验,全面提升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
备赛期间,师生们充分展现出顽强的拼搏精神与扎实的专业功底。14支核心团队日均奋战12小时以上,深入戒毒所、监狱、社区、律所开展实地调研,累计采集一手数据3000余条。此次获奖项目有力彰显了司法警校特色与学科优势,成果涵盖法学理论、司法技术、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中,特等奖项目《武以铸德法以育人——基于登封“世界功夫之都”23所武校“武术+法治教育”的协同模式探索研究》,融合实证调研与法治教育,创新性提出的“政校社”协同干预方案获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特等奖项目《“翼盾”——无人机赋能监狱自适应电磁防御系统》结合无人机黑飞现象,有效助力监狱安防能力提升,彰显了我院学子聚焦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的强烈责任担当。一等奖项目《“戒联矩阵”——司法戒毒跨域智慧协同平台》团队为获取真实案例,先后深入郑州市3个戒毒所,迭代优化算法模型达15次;一等奖项目《心狱哨兵——多模态动态捕捉监狱危机预警系统》团队跨越多地市,深度访谈河南省洛阳监狱技术骨干、狱警等业内人士28人,其最终研究成果赢得评委高度评价。
学院将以此类竞赛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深化“导师负责制+校局(所)联合培育”机制,重点打造法治创新实践平台。通过建立获奖项目跟踪孵化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引导更多学子在法治建设领域深耕细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