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前身为河南省劳改警察学校、河南省司法警官学校,2001年4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院隶属于河南省司法厅,业务受省教育厅指导,是以高等司法警官教育为主,多种专业教育并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全日制警察类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监所管理系、法律系、信息技术系、警察学系、司法行政管理系、基础部、警体部、警察技术实验中心等教学机构,开设有社区矫正、信息安全与管理、司法警务、行政执行、司法信息技术、刑事侦查技术、刑事执行、警察管理、司法鉴定技术、法律文秘、法律事务、社会工作、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7个专业。其中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行政执行等3个专业为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有普通高职和五年一贯制专科办学层次,在校生7600余人。
学院中心校区坐落于学术气氛浓厚、自然风光秀丽的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占地580亩,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学院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主要教学设施有教学楼、培训楼、图书馆、实验实训楼、射击馆、警体馆、游泳馆、餐厅、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等。有计算机、语音、刑事照相、痕迹检验、心理咨询与测试、财会、模拟法庭等实验、实训场所。标准化、现代化、多功能化的综合运动场2017年启用,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为培养预备警官健全的体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开设枪械、散打、格斗等课程,配备完整的警用训练器材。学院馆藏图书52万册,电子阅览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校园网覆盖学校各部门,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满足各类信息化教育教学需要。学院不断改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学院信息化建设,增强信息化管理和能力,打造智慧化校园。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229人,正教授14人,副教授5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95人,具有高级职称和硕博学位的教师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0%、43.7%,实验实训指导教师45人,“双师型”教师57人,有13位教师被省教育厅授予学术技术带头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和河南省优秀教师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学院还聘有46名校外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兼任学院教学工作。
截至2018年,学院教师共主编、参编教材248部,其中司法部试点改革教材2部,全国司法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3部,省重点教材8部。出版专著28部,发表各种学术论文近800篇,其中获奖论文160篇,承担完成各类科研课题24项,获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140项,省部级以上98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公开出版发行的《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在河南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中,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特色期刊,在全国高职高专“三优”评比中,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为我院和其他院校师生、司法行政干警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提供了重要阵地。2016年、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类一级期刊。
截至2018年,学院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2个。刑事执行专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刑事执行、法律事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评审,被确定为省级骨干专业立项建设。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警察管理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8个。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门,河南省精品开放课程1门,司法部部级精品课程1门,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优秀课程1门,参与建设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门。法律事务专业实训基地为河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司法鉴定技术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省级骨干实训基地。
学院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市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人事厅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培训考核点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校园网建设示范单位,并荣立司法部集体一等功。2015年3月,被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司法厅授予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6年12月,被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司法厅批准为“依法治校示范校”。2017年4月,荣获“河南综合实力20强领军高校”。2017年,被河南省总工会评为第十六届“河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18年3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学校。2018年4月,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2019年4月,被河南省公安厅评为“2018年全省高校维稳安保工作先进单位”。在2019年度黄河教育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人民满意的高校”。
建校35年来,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31000余人,为司法行政系统培训干警38000人次。毕业生中有1人被追认为烈士并被追记个人一等功,3人被河南省政法委、郑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4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98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600人次受到各种嘉奖和表扬。历届毕业生中,已有40%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
第一章 毕业生基本情况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有2870人,比2019届多522人,增幅达22.23%,毕业人数近三年又创新高。具体如图1-1所示:

图1-1 2018-2020届毕业生人数对比图
从性别分布看,男生1940人,占比为67.60%;女生930人,占比为32.40%;男女生比例超过2:1。具体如图1-2所示:

图1-2 2020届毕业生性别分布图
从生源地区分布看,2020届毕业生生源地涵盖12个省,绝大多数为河南省内生源,共2807人,占比为97.80%;河南省外生源中,安徽省人数最多为14人,其次是山东省13人。具体情况如图1-3所示:

图1-3 2020届毕业生河南省内外生源地分布图
河南省内生源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郑州市648人、周口市470人、商丘市217人。具体如图1-4所示:

图1-4 2020届毕业生省内生源分布图
从政治面貌分布看,2020届毕业生中共青团员占绝大多数(2810人,占比为97.91%),其次是群众(55人,占比为1.92%)。具体情况如图1-5所示:

图1-5 2020届毕业生政治面貌分布图
从民族分布看,2020届毕业生中汉族占绝大多数(2797人,占比为97.46%),其次是回族(54人,占比为1.88%)。具体情况如图1-6所示:

图1-6 2020届毕业生民族结构分布图
2020届毕业生共分布在5个系的17个专业中。在各系分布中,警察学系毕业生人数最多,达到1060人,占比为36.93%;其次是法律系763人,占比为26.59%。在各专业分布中,法律事务专业毕业人数最多,达到763人,占比为26.59%;其次是警察管理629人,占比为21.92%。具体情况如表1-1、1-2所示:
表1-1 2020届毕业生系别分布
系别 |
毕业人数 |
占比 |
警察学系 |
1060 |
36.93% |
法律系 |
763 |
26.59% |
司法行政系 |
395 |
13.76% |
监所系 |
330 |
11.50% |
信息系 |
322 |
11.22% |
合计 |
2870 |
100.00% |
表1-2 2020届毕业生专业分布
专业 |
毕业人数 |
占比 |
法律事务 |
763 |
26.59% |
警察管理 |
629 |
21.92% |
司法鉴定技术 |
264 |
9.20%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16 |
7.53% |
法律文秘 |
184 |
6.41% |
社会工作 |
132 |
4.60% |
刑事执行 |
125 |
4.36% |
会计 |
99 |
3.45%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57 |
1.99% |
心理咨询 |
57 |
1.99% |
国内安全保卫 |
57 |
1.99% |
司法警务 |
55 |
1.92% |
刑事侦查技术 |
55 |
1.92% |
司法信息技术 |
49 |
1.71% |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
49 |
1.71% |
行政执行 |
45 |
1.57% |
社区矫正 |
34 |
1.18% |
合计 |
2870 |
100.00% |
第二章 毕业生总体调查情况
一、毕业生总体调查情况
为全面、客观了解学校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检验和反馈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校委托,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依托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系统及分析平台,于2020年12月29日-2021年1月12日,组织开展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工作,对2870名毕业生发送问卷调查邀请邮件,并发送手机短信通知,邀请毕业生填答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1418份,回收率49.41%,各系、专业问卷回收情况如表2-1所示:
表2-1 2020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系别 |
专业 |
总数 |
完成数 |
完成率 |
法律系 |
法律事务 |
763 |
511 |
66.97% |
监所系 |
会计 |
99 |
77 |
77.78% |
心理咨询 |
57 |
40 |
70.18% |
刑事执行 |
125 |
64 |
51.20% |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
49 |
24 |
48.98% |
警察学系 |
国内安全保卫 |
57 |
36 |
63.16% |
警察管理 |
629 |
190 |
30.21% |
司法鉴定技术 |
264 |
80 |
30.30% |
司法警务 |
55 |
32 |
58.18% |
刑事侦查技术 |
55 |
20 |
36.36% |
司法行政系 |
法律文秘 |
184 |
70 |
38.04% |
行政执行 |
45 |
18 |
40.00% |
社会工作 |
132 |
68 |
51.52% |
社区矫正 |
34 |
24 |
70.59% |
信息系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16 |
94 |
43.52% |
司法信息技术 |
49 |
30 |
61.22%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57 |
40 |
70.18% |
合计 |
2870 |
1418 |
49.41% |
样本的专业分布与学校2020届毕业生专业总体分布大体接近。根据统计学原理,在社会调查中,当调查样本的集合特征大体接近于总体的集合特征时,样本就具有代表性。因此,此次调查的样本能够反映学校2020届毕业生总体毕业的就业状况。
(一)总体调查就业率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调查就业率为85.05%,待就业率为11.42%,暂不就业率为3.53%。具体如表2-2所示:
表2-2 2020届毕业生调查就业率
就业状况 |
人数 |
比例 |
已就业 |
1206 |
85.05% |
待就业 |
162 |
11.42% |
暂不就业 |
50 |
3.53% |
合计 |
1418 |
100.00% |
(二)分性别调查就业率
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性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调查就业率为81.73%,低于女生(89.76%)。具体如表2-3示:
表2-3 2020届毕业生不同性别调查就业率
性别 |
调查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男 |
832 |
680 |
81.73% |
女 |
586 |
526 |
89.76% |
合计 |
1418 |
1206 |
85.05% |
(三)各系调查就业率
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按系进行统计分析,各系的调查就业率略有差别,信息系就业率最高,为89.02%;其次是法律系为86.30%;第三是司法行政系为85.56%。各系调查就业率情况如表2-4所示:
表2-4 2020届毕业生各系调查就业率
系别 |
调查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排名 |
信息系 |
164 |
146 |
89.02% |
1 |
法律系 |
511 |
441 |
86.30% |
2 |
司法行政系 |
180 |
154 |
85.56% |
3 |
警察学系 |
358 |
298 |
83.24% |
4 |
监所系 |
205 |
167 |
81.46% |
5 |
(四)各专业调查就业率
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按照专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心里咨询、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就业率最高,均达到95.00%;其次是会计专业为94.81%。各专业调查就业率情况如表2-5所示:
表2-5 2020届毕业生各专业调查就业率
专业 |
调查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排序 |
心理咨询 |
40 |
38 |
95.00% |
1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40 |
38 |
95.00% |
1 |
会计 |
77 |
73 |
94.81% |
3 |
法律文秘 |
70 |
66 |
94.29% |
4 |
司法信息技术 |
30 |
28 |
93.33% |
5 |
警察管理 |
190 |
164 |
86.32% |
6 |
法律事务 |
511 |
441 |
86.30% |
7 |
社会工作 |
68 |
58 |
85.29% |
8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94 |
80 |
85.11% |
9 |
国内安全保卫 |
36 |
30 |
83.33% |
10 |
社区矫正 |
24 |
20 |
83.33% |
11 |
司法鉴定技术 |
80 |
66 |
82.50% |
12 |
司法警务 |
32 |
24 |
75.00% |
13 |
刑事侦查技术 |
20 |
14 |
70.00% |
14 |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
24 |
16 |
66.67% |
15 |
刑事执行 |
64 |
40 |
62.50% |
16 |
行政执行 |
18 |
10 |
55.56% |
17 |
(五)调查毕业生未就业主要原因
对212名未就业毕业生的未就业原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8.68%的毕业生是因为“求职中”,32.08%的毕业生是因为“拟参加公招考试”,21.70%的毕业生是因为“其它暂不就业”。具体如图2-1所示:

图2-1 毕业生未就业主要原因分析图
二、调查毕业生去向
(一)调查毕业生总体去向分布
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去向[2]进行调查,“升学”比例最高,达到36.25%;其次是“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占比为17.91%;第三是“未就业”,占比为14.95%。具体分布如图2-2所示:

图2-2 2020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二)调查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门类分布
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门类进行调查,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就业比例最高,占比为31.63%;其次是“教育”,占比为10.86%;第三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为8.31%。具体如图2-3所示:

图2-3 2020届毕业生就业行业门类分布[3]
(三)调查毕业生就业所属职业类别分布
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所属职业类别进行调查,“其他人员”就业比例最高,占比为48.88%;其次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比为12.46%;第三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占比为8.63%。具体如图2-4所示:

图2-4 2020届毕业生就业职业类别分布[4]
(四)调查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就业比例最高,占比为23.96%;其次是“党政机关”,占比为22.68%;第三是“其他”,占比为19.17%。具体如图2-5所示:

图2-5 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5]
(五)调查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区调查结果表明,在河南省内就业比例最高,占比为76.36%;其次是北京市,占比为3.19%;第三是江苏省,占比为2.88%。具体如图2-6所示:

图2-6 2020届毕业生就业全国地区分布[6]
对2020届毕业生在河南省内就业地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郑州市就业比例最高,占比为44.77%;其次是洛阳市,占比为6.28%;第三是信阳市,占比为5.86%。具体如图2-7所示:

图2-7 2020届毕业生就业河南省内分布
(六)调查毕业生就业企业情况
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就业的企业在过去5年属于“小微企业”的占比最大,为46.34%;其次是“中型企业”,占比为24.39%;第三是“其他大型企业”,占比为17.89%。具体如图2-8所示:

表2-8 2020届毕业生就业企业情况
(七)调查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领域情况
在已就业毕业生中,2.24%的毕业生服务于重大国家战略,1.28%的毕业生服务于国家重点工程或国家重大项目。具体如图2-9所示:

图2-9 2020届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领域情况
(八)调查毕业生服务河南省重点产业情况
在河南省就业的毕业生中,10.06%服务于河南省重点产业。其中,服务于智能终端机信息技术、冷链与休闲食品产业产业均占比为2.51%,服务于生物医学及健康产业占比为1.26%,。具体如图2-10所示:

图2-10 2020届毕业生服务河南省重点产业情况
(九)调查毕业生升学单位类别及升学原因
对2020届已升学毕业生进行调查,其全部升入本科院校,升学的主要原因是“提升学历”,占比为80.16%;其次是“提升综合能力”,占比为8.95%。具体如图2-11所示:

图2-11 调查2020届毕业生升学原因
三、调查毕业生求职过程
(一)调查毕业生最终落实的工作渠道
对2020届毕业生最终落实的工作的渠道进行调查, “亲友渠道”比例最高,达到29.39%;其次是“社会渠道”,占比为20.45%;第三是“其它”,占比为16.29%。具体分布如图2-12所示:

图2-12 调查2020届毕业生最终落实的工作的渠道
(二)调查毕业生就业帮助最大的三项要素
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帮助最大的三项要素进行调查,选择的“学历”比例最高,达到53.99%;其次是“个人素质”,占比为52.72%;第三是“实践/工作经验”,占比38.34%。具体分布如图2-13所示:

图2-13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就业帮助最大的三项要素
(三)调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对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适合自己专业和学历的岗位不多”比例最高,达到48.24%;其次是“缺乏实践经验”,占比为38.66%;第三是“用人单位待遇和条件不符合预期”, 占比为26.20%。具体分布如图2-14所示:

图2-14 调查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四)调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最关注的三个因素
对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最关注的三个因素进行调查,“薪酬水平、社会保障”占比最高,达到69.33%;其次是“工作稳定性”,占比为55.91%;第三是“工作环境”,占比为38.34%。具体分布如图2-15所示:

图2-15 调查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最关注的三个因素
(五)调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的份数
对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的份数进行调查,“3份以内”比例最高,达到66.45%;其次是“4-6份”,占比为15.65%;第三是“10份以上”,占比为14.06%。具体分布如图2-16所示:

图2-16 调查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投递简历的份数
(六)调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获得面试邀请次数
对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获得面试邀请的次数进行调查,“1-3次”比例最高,达到53.67%;其次是“0次”和“6次以上”,占比均为16.93%。具体分布如图2-17所示:

图2-17 调查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获得面试邀请次数
(七)调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获得录用机会次数
对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获得录用机会次数进行调查,“1-3次”比例最高,达到66.77%;其次是“0次”,占比为13.42%;第三是“6次以上”,占比为11.18%。具体分布如图2-18所示:

图2-18 调查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获得录用机会次数
(八)调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总费用
对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总费用进行调查,“1000元及以下”比例最高,达到59.42%;其次是“1001-3000元”,占比为19.81%;第三是“5000元以上”,占比为14.06%。具体分布如图2-19所示:

图2-19 调查202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总费用
第三章 调查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调查毕业生薪酬水平
(一)毕业生总体薪酬情况
对2020届毕业生的薪酬情况进行调查,月薪酬范围在2000-4000元区间的占比较大,毕业生平均薪酬为3514.38元/月,具体如图3-1所示:

图3-1 2020届毕业生总体薪酬情况
(二)各专业毕业生平均薪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行政执行4125.00元/月、警察管理4011.63元/月、社会工作和刑事侦查技术4000元/月。具体如表3-1所示:
表3-1 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平均薪酬情况调查
专业 |
平均薪酬(元) |
排名 |
|
4125.00 |
1 |
|
4011.63 |
2 |
|
4000.00 |
3 |
|
4000.00 |
3 |
|
3931.03 |
5 |
|
3833.33 |
6 |
|
3684.21 |
7 |
|
3571.43 |
8 |
|
3500.00 |
9 |
|
3345.36 |
10 |
|
3214.29 |
11 |
|
3212.12 |
12 |
|
3181.82 |
13 |
|
3000.00 |
14 |
|
2750.00 |
15 |
|
2500.00 |
16 |
|
2000.00 |
17 |
(三)各系毕业生平均薪酬情况
调查各系毕业生平均薪酬,结果显示警察学系最高,达到3846.15元/月;其次是司法行政系,为3750.00元/月;第三是信息系,为3568.18元/月。具体如图3-2所示:

图3-2 各系2020届毕业生平均薪酬情况
二、调查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
(一)毕业生总体专业相关度
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相关度进行调查,其总体专业相关度(含很相关和相关)为28.43%,具体如图3-3所示:

图3-3 2020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的专业相关度
(二)各专业毕业生专业相关度
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与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相关度[7]调查结果显示,相关度排名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刑事侦查技术100.00%、行政执行75.00%、国内安全保卫57.14%。具体情况如表3-2所示:
表3-2 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的专业相关度调查
专业 |
专业相关度(含很相关和相关) |
排名 |
|
100.00% |
1 |
|
75.00% |
2 |
|
57.14% |
3 |
|
50.00% |
4 |
|
42.86% |
5 |
|
34.48% |
6 |
|
33.33% |
7 |
|
33.33% |
7 |
|
32.56% |
9 |
|
25.77% |
10 |
|
24.24% |
11 |
|
21.05% |
12 |
|
14.29% |
13 |
|
9.09% |
14 |
|
7.14% |
15 |
|
0.00% |
16 |
|
0.00% |
16 |
(三)各系毕业生专业相关度
在2020届各系毕业生平均专业相关度中,警察学系最高,达到34.62%:其次是司法行政系,为32.35%;第三是信息系,为29.55%。各院系的具体情况如图3-4所示:

图3-4 各系2020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的专业相关度
三、调查毕业生入职岗位适应周期(含实习期)
(一)毕业生总体入职岗位适应周期
对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总体入职岗位适应周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5.27%的毕业生适应期为1个月,14.06%的毕业生适应期为2个月,17.25%的毕业生适应期为3个月。具体如图3-5所示:

图3-5 毕业生总体岗位适应周期(含实习期)情况调查
(二)各专业毕业生平均入职岗位适应周期
对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入职岗位适应周期(含实习期)进行调查,心理咨询、行政执行、社区矫正、司法信息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5个专业平均入职岗位适应周期(三个月内占比)达到100.00%,其次是社会工作和法律文秘,均为92.86%。具体如表3-3所示:
表3-3 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平均入职适应岗位周期情况
专业 |
岗位适应周期(三个月内) |
排名 |
|
100.00% |
1 |
|
100.00% |
1 |
|
100.00% |
1 |
|
100.00% |
1 |
|
100.00% |
1 |
|
92.86% |
6 |
|
92.86% |
6 |
|
91.67% |
8 |
|
90.91% |
9 |
|
89.47% |
10 |
|
86.60% |
11 |
|
85.71% |
12 |
|
83.72% |
13 |
|
83.33% |
14 |
|
79.31% |
15 |
|
78.79% |
16 |
|
66.67% |
17 |
(三)各系毕业生平均入职岗位适应周期
在2020届各系毕业生平均入职岗位适应周期中,三个月内适应岗位毕业生占比最高的是司法行政系,达到94.12%;其次是监所系,达到86.67%;第三是法律系,达到86.60%。具体如图3-6所示:

图3-6 各系2020届毕业生入职三个月内适应岗位情况调查
四、调查毕业生工作胜任情况
(一)总体毕业生工作胜任情况
对2020届毕业生工作胜任情况的调查显示,29.39%的毕业生表示“完全胜任”,45.05%的毕业生表示“比较胜任”。“完全胜任”与“比较胜任”占比之和为胜任度,则毕业生工作胜任度为74.44%。具体如图3-7所示:

图3-7 调查2020届毕业生工作胜任情况
(二)各专业毕业生工作胜任情况
对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工作胜任情况进行调查,刑事侦查技术、司法信息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3个专业胜任度最高,达到100.00%;其次是刑事执行专业,为91.67%。具体如表3-4所示:
表3-4 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工作胜任情况
专业 |
胜任度(含完全胜任和比较胜任) |
排名 |
|
100.00% |
1 |
|
100.00% |
1 |
|
100.00% |
1 |
|
91.67% |
4 |
|
83.33% |
5 |
|
81.82% |
6 |
|
79.31% |
7 |
|
76.74% |
8 |
|
75.76% |
9 |
|
75.00% |
10 |
|
73.20% |
11 |
|
71.43% |
12 |
|
64.29% |
13 |
|
64.29% |
13 |
|
63.16% |
15 |
|
57.14% |
16 |
|
50.00% |
17 |
(三)各系毕业生工作胜任情况
在各系毕业生工作胜任情况调查显示,信息系最高,达到81.82%;其次是监所系,为76.67%;第三是法律系,为73.20%。具体如图3-8所示:

图3-8 各系2020届毕业生工作胜任情况
五、调查毕业生工作匹配情况
(一)总体毕业生工作匹配情况
对2020届毕业生工作匹配情况的调查显示,10.86%的毕业生表示“很匹配”,32.27%的毕业生表示“匹配”,“很匹配”与“匹配”占比之和为匹配度,则毕业生工作匹配度为43.13%。具体如图3-9所示:

图3-9 调查2020届毕业生工作匹配任情况
(二)各专业毕业生工作匹配情况
对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工作匹配情况进行调查,刑事侦查技术和司法信息技术专业匹配度最高,达到100.00%;其次是行政执行专业,为75.00%,。具体如表3-5所示:
表3-5 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工作匹配情况
专业 |
匹配度(含很匹配和匹配) |
排名 |
|
100.00% |
1 |
|
100.00% |
1 |
|
75.00% |
3 |
|
66.67% |
4 |
|
50.00% |
5 |
|
45.45% |
6 |
|
44.33% |
7 |
|
42.86% |
8 |
|
41.38% |
9 |
|
39.53% |
10 |
|
39.39% |
11 |
|
36.84% |
12 |
|
35.71% |
13 |
|
28.57% |
14 |
|
28.57% |
14 |
|
0.00% |
16 |
|
0.00% |
17 |
(三)各系毕业生工作匹配情况
在各系毕业生工作匹配情况调查显示,信息系最高,达到47.73%;其次是法律系,为44.33%;第三是监所系,为41.67%。具体如图3-10所示:

图3-10 各系2020届毕业生工作匹配情况
六、调查毕业生离职率
(一)毕业生总体离职率
对2020届毕业生离职率进行调查,其平均离职率为49.20%。具体如图3-11所示:

图3-11 2020届毕业生总体离职情况
(二)各专业毕业生离职率
对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平均离职率进行调查,社会工作专业离职率最高达到78.57%,其次是法律文秘专业为71.43%。具体如表3-6所示:
表3-6 2020 届各专业毕业生平均离职率
专业 |
离职率 |
排名 |
|
78.57% |
1 |
|
71.43% |
2 |
|
58.33% |
3 |
|
57.58% |
4 |
|
55.81% |
5 |
|
54.55% |
6 |
|
51.72% |
7 |
|
50.00% |
8 |
|
50.00% |
8 |
|
50.00% |
8 |
|
42.27% |
11 |
|
36.84% |
12 |
|
33.33% |
13 |
|
33.33% |
13 |
|
14.29% |
15 |
|
0.00% |
16 |
|
0.00% |
16 |
(三)各系毕业生离职情况
在各系毕业生平均离职率中,司法行政系最高,达到70.59%;其次是监所系,为55.00%;第三是信息系,为47.73%。具体如图3-12所示:

图3-12 各系2020届毕业生平均离职率
七、调查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一)毕业生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
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8]的调查显示,总体就业满意度(含很满意和满意)是37.38%。具体如图3-13所示:

图3-13 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满意度
(二)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对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刑事侦查技术专业满意度最高,达到100.00%;其次是行政执行和司法信息技术专业,均为75.00%。具体如表3-7所示:
表3-7 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
专业 |
满意度(含很满意和满意) |
排名 |
|
100.00% |
1 |
|
75.00% |
2 |
|
75.00% |
3 |
|
51.72% |
4 |
|
50.00% |
5 |
|
42.86% |
6 |
|
41.67% |
7 |
|
38.14% |
8 |
|
36.84% |
9 |
|
35.71% |
10 |
|
34.88% |
11 |
|
28.57% |
12 |
|
27.27% |
13 |
|
24.24% |
14 |
|
21.43% |
15 |
|
0.00% |
16 |
|
0.00% |
16 |
(三)各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
在各系毕业生平均就业现状满意度中,信息系最高,达到47.73%;其次是警察学系,为39.74%;第三是法律系,为38.14%。具体如图3-14所示:

图3-14 各系2020届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
第四章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一)毕业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对2020届毕业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进行调查,39.49%的毕业生表示“未接受创新创业教育”;34.98%的毕业生表示“上过创业课,修过创业学分”;22.99%的毕业生表示“参加过其它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具体见图4-1所示:

图4-1 调查2020届毕业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情况
(二)毕业生对母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含很满意和满意)为66.00%。具体见图4-2所示:

图4-2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
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满意度情况
对2020届毕业生进行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为70.40%(含很满意和满意),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较高。其中,对“辅导员(班主任)在就业创业指导中所起作用及效果”满意度最高,达到75.18%;其次是“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为74.05%;第三是“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讲授效果”,为72.92%。具体如表4-1所示:
表4-1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
评价内容 |
很满意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很不满意 |
满意度 |
辅导员(班主任)在就业创业指导中所起作用及效果 |
45.70% |
29.48% |
20.31% |
2.54% |
1.97% |
75.18% |
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 |
42.17% |
31.88% |
22.71% |
1.13% |
2.12% |
74.05% |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讲授效果 |
43.44% |
29.48% |
23.41% |
1.97% |
1.69% |
72.92% |
就业创业咨询和指导效果 |
40.76% |
29.06% |
25.39% |
2.40% |
2.40% |
69.82% |
就业机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效率 |
40.34% |
28.77% |
25.53% |
1.97% |
3.39% |
69.11% |
就业创业培训讲座 |
40.76% |
28.21% |
25.53% |
2.54% |
2.96% |
68.97% |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及效果 |
40.06% |
27.64% |
27.22% |
2.12% |
2.96% |
67.70% |
企业精英(优秀毕业生)进校讲座效果 |
39.49% |
25.95% |
27.50% |
3.39% |
3.67% |
65.44% |
总体平均值 |
41.59% |
28.81% |
24.70% |
2.26% |
2.64% |
70.40% |
三、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满意度情况
对2020届毕业生进行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为67.08%(含很满意和满意),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较高。其中,对“学校就业网站提供的就业需求信息”满意度最高,达到68.55%;其次是“学校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均为68.27%。具体如表4-2所示:
表4-2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评价内容 |
很满意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很不满意 |
满意度 |
学校就业网站提供的就业需求信息 |
40.76% |
27.79% |
25.81% |
2.96% |
2.68% |
68.55% |
学校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 |
38.93% |
29.34% |
26.52% |
2.82% |
2.40% |
68.27% |
就业帮扶政策和措施 |
38.79% |
28.77% |
25.53% |
3.95% |
2.96% |
67.56% |
创业扶持政策和提供创业扶持资金 |
40.20% |
26.94% |
26.80% |
2.96% |
3.10% |
67.14% |
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
39.35% |
27.79% |
26.66% |
2.96% |
3.24% |
67.14% |
学校提供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场地设施 |
39.07% |
27.50% |
27.50% |
3.10% |
2.82% |
66.57% |
学校开展招聘活动的情况 |
38.36% |
28.21% |
27.50% |
2.82% |
3.10% |
66.57% |
就业创业大赛 |
37.38% |
27.50% |
28.77% |
2.96% |
3.39% |
64.88% |
总体平均值 |
39.10% |
27.98% |
26.89% |
3.07% |
2.96% |
67.08% |
四、就业帮扶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校期间获得过就业帮扶的毕业生中,40.90%的毕业生表示获得过“学校建立特殊群体毕业生档案,发放求职补贴”;31.88%的毕业生表示获得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29.06%的毕业生表示获得过各级人社部门实施的就业、实习岗位推荐。具体如图4-3所示:

图4-3 调查2020届毕业生获得的过就业帮扶情况分析
第五章 毕业生对教育教学反馈情况
一、培养过程与条件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与条件的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含很满意和满意)达到73.84%。其中,毕业生对“教师教学水平”满意度最高,达到80.96%;其次是“课堂(理论)教学”满意度,达到了78.98%;第三是“实践教学”满意度,为73.91%。具体如表5-1所示:
表5-1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与条件的评价
评价内容 |
很满意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很不满意 |
满意度 |
教师教学水平 |
42.74% |
38.22% |
17.21% |
0.85% |
0.99% |
80.96% |
课堂(理论)教学 |
42.45% |
36.53% |
19.18% |
0.85% |
0.99% |
78.98% |
实践教学(含实验、实训、实习、设计、论文、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竞赛等) |
41.18% |
32.72% |
22.85% |
1.83% |
1.41% |
73.91% |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
39.92% |
33.15% |
24.12% |
1.13% |
1.69% |
73.06% |
教学条件 |
40.34% |
32.72% |
24.26% |
1.41% |
1.27% |
73.06% |
文化建设 |
41.18% |
30.32% |
25.25% |
1.55% |
1.69% |
71.51% |
专业设置 |
39.63% |
30.75% |
24.96% |
2.54% |
2.12% |
70.38% |
社团活动 |
40.90% |
27.93% |
26.52% |
2.54% |
2.12% |
68.83% |
总体平均值 |
41.04% |
32.79% |
23.04% |
1.59% |
1.53% |
73.84% |
二、培养结果
(一)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2020届毕业生对在校所学知识的总体评价(满分为5分)为4.15分。其中,对基础知识的评价为4.16分,专业知识的评价为4.13分、跨学科专业知识评价为4.17分;对“课程安排(内容、时间等)合理性”的评价为4.18分,对“理论联系实际”评价为4.14分,对“内容实用性”评价为4.14分,对“内容新颖性”评价为4.14分。具体如表5-2所示:
表5-2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所学知识的评价
评价内容 |
课程安排(内容、时间等)合理性 |
理论联系实际 |
内容实用性 |
内容新颖性 |
平均值 |
基础知识 |
4.19 |
4.16 |
4.16 |
4.13 |
4.16 |
专业知识 |
4.13 |
4.11 |
4.13 |
4.14 |
4.13 |
跨学科知识 |
4.21 |
4.15 |
4.15 |
4.14 |
4.17 |
平均值 |
4.18 |
4.14 |
4.14 |
4.14 |
4.15 |
(二)能力
在接受调查的2020届毕业生认为母校能力培养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中,“学习及获取信息能力”占比最高,达到40.62%;其次是“专业能力”,占比为33.57%;第三是“综合能力”,占比为33.29%。具体如图5-1所示:

图5-1 调查 2020届毕业生获得的证书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2020届毕业生获得证书中,“其他从业资格证书”获得占比最高,达到67.14%;其次是“普通话证书”达到25.95 %;第三是“计算机等级证书”,达到16.93%。具体如图5-2所示:

图5-2 调查 2020届毕业生获得的证书情况
(三)素质
对2020届毕业生进行在校期间自身素质提升情况的调查,毕业生选择“积极向上”的占比最多,达到73.62%;其次是“责任感”,为66.85%;第三是“遵纪守法”,为66.01%。具体如图5-3所示:

图5-3 调查2020届毕业生的素质提升情况
三、管理与服务工作
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71.65%,其中表示对教学管理的满意度最高,达到72.50%;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为71.37%,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为71.09%.具体如表5-3所示:
表5-3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管理与服务上午满意情况
评价内容 |
很满意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很不满意 |
满意度 |
教学管理 |
42.17% |
30.32% |
23.84% |
1.55% |
2.12% |
72.50% |
学生工作 |
41.33% |
30.04% |
23.55% |
2.82% |
2.26% |
71.37% |
后勤服务 |
41.61% |
29.48% |
23.84% |
2.82% |
2.26% |
71.09% |
总体平均值 |
41.70% |
29.95% |
23.74% |
2.40% |
2.21% |
71.65% |
四、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含很愿意和愿意)为68.55%,其中表示“很愿意推荐”的占比39.21%;表示“愿意推荐”的占比29.34%。具体如图5-4所示:

图5-4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情况
影响2020届毕业生推荐母校的前三项要素的调查显示,“所学知识、能力满足工作需求情况”的占比为47.11%;“校风学风”的占比为43.44%;“教师水平”的占比为30.04%。具体如图5-5所示:

图5-5 影响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推荐的前三项要素
五、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77.43%,其中认为“很满意”的占比为43.86%,认为“满意”的占比为33.57%。具体如图5-6所示:

图5-6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
第六章 毕业生对学校的相关建议
一、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
调查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加强就业指导方面的建议,结果表明,54.44%的毕业生希望“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课程的普及面”;51.90%的毕业生希望“加强分院系、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及实践活动”;42.88%的毕业生希望“介绍专业就业方向、职位发展路径”。具体如图6-1所示:

图6-1 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建议
二、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建议
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加强就业服务工作的建议中,64.60%的毕业生希望“加强国家、地方政府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54.02%的毕业生希望“增加学校招聘活动,更多搜集和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39.77%的毕业生希望“丰富学校就业网站提供的就业需求信息”。具体如图6-2所示:

图6-2 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加强学生就业服务方面的建议
三、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调查毕业生对“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结果表明,60.93%的毕业生希望“完善专业设置”;41.33%的毕业生希望母校“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37.80%的毕业生希望“加强学风建设”。具体如图6-3所示:

图6-3 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建议